▍沒有誰是另一個人的財產
「即使是健全的愛情關係,也或多或少具有佔有和執著,但過度的話,兩個人都會很痛苦。如果父親認為自己『擁有』兒子,或是關係中的一方控制了另一方,那麼愛就成了監獄,生命的流動因此僵化停滯。」
~一行禪師《怎麼連結》
「愛」一個人,就會想要「擁有」對方嗎?
對我來說,把一個人視為可以擁有的某種東西,這會是一種不安,不是愛。因為現在太喜歡了,怕面對將來的失去,所以緊緊抓牢的背後,是大量的恐懼。
想擁有對方,那就有可能剝奪對方的自主性,或者操控對方的想法,打擊對方的獨立思考。傳統上最明顯的例子,就是把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,展開各種控制。
在伴侶關係中,那就更明顯了。恐怖情人為了擁有伴侶,或者防止伴侶的離去,甚至可以殺害伴侶。這彰顯了某些匱乏的狀態,表面上看起來也會暫時顯得熱烈甜蜜。
恐懼所促動的言語,就很難是愛的語言。言語之中,會有很多的「你應該……」,去規範對方的情緒、認知、行為。當對方感覺痛苦,還會說出很多「為你好……」的合理化,讓對方感覺困惑。
人生來獨立,思想很難百分百被另一個人操控。在行為層面更不用說了,會逃跑、會遠離,不一定會成為另一個人的附屬品。
與其透過打擊,塑造一個人的依賴,不如試著傳達愛。因為愛能滋養雙方,包括表達愛的人自己。
沒有誰能完全保證,另一個人會終身留在關係裡。最近看到一本書,裡面也有好幾個案例,即使所謂骨肉親情的親子關係,也可以在某個人生階段之後,老死不相往來。
牽手可以是愛,放手也可以是愛。
放開對方的手,還可以還給自己時間與自由,拿這些資源先來培育自己心裡的愛再說。當對方靠近,我們依然能給出溫暖的關懷,這時兩個獨立的靈魂,就能產生最深的連結,跟對方相處曾有過的美好永遠在自己心中。